×
首页 > 长大群星 > 正文
“挑战杯”国赛特等奖队伍:青年梦摘星,挽弓谨慎行

作者: 时间:2023-11-12 点击量:

这样一个团队,成员因为共同的理想和爱好而聚在一起。他们最初并不那么耀眼,但却因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大胆的选择、时机的成熟而获得了“挑战杯”特等奖,他们感恩时代,也感谢自己,珍惜青春,也珍视机遇,他们希望自己有一个不平凡的青春,所以志存高远,勇敢逐梦,他们想要走的更远,所以稳扎稳打,脚踏实地,他们的未来的精彩画卷正在缓缓铺开。




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拼敢奋斗

大一还正是一个稚嫩的阶段,大一新生就如同初生牛犊一般懵懂,也许正是因为这份不知前路茫茫的天真以及那么一点灵感,学长学姐们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无知,但是无惧。无知是假,无惧却为真。袁田学姐说:“最初选择红色家书作为研究方向,是因为我们发现至少面向整个湖北省还没有过专门而且系统的关于红色书信的研究或者整理。”虽说红色书信的相关研究不是没有过,可是像《“信·荆楚”——湖北籍共产党员英雄模范百封书信整理研究》这样专门把书信作为研究方向的课题却是很少见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太多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在导师的帮助下,袁田、李光钰、于潇浚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始边探索方法边研究,经验收集得越来越多,项目在缓慢而有序地推进。收集书信素材的道路上很多坎坷,或许是这封书信被陈列在博物馆里很难被外借,或许是持有书信的家属不愿向外界展示亲人的遗物,或许是书信所在地分散又偏僻。“我们会以拍照的形式记录下书信,我们需要的是内容。”袁田学姐说,“我们会分成几个小组去采集素材,也考虑到家属们确实有不愿意展示的,所以这就考验我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了。”为了尽可能广泛地收集书信,学长学姐还会在日常生活中留意。“比如说寒暑假回家,家里的亲戚有资源,再比如有老师去开学术会议,让老师捎一段儿,我们也去那边找一下(相关资源)。”“因为疫情渐渐开放了,我们收集资源还是集中在这两年。包括今年我们利用了‘三下乡’的平台申报了一个三下乡的团队,最后推到省里面去,作为省级师范团队出去下乡,团省委和校团委还给了我们一定的资金支持。”争取到这些支持,团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下到村里、县里寻找红色资源。不怕困难,克服困难,抓住一切收集资源的机会,正是有这样敢拼敢闯的干劲儿,项目研究才能保障丰厚的素材供给。

25EB9


金雕护红杏,细啄显初心

此次参与挑战杯的项目是学长学姐们在大一就开始着手准备的。三年的精雕细琢,哪怕是再愚钝的顽石,经历如此漫长的洗礼,也能展现出厚积勃发的成果惹人注目。选择书信这个题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收集书信的时候是挺辛苦的,但是我们乐在其中。”袁田学姐说。离开课本,走向实践,这让研究小组的兴趣大大增加,课本是冰冷而普适的,实践行动却让研究变得有温度,从一件件具体的书信中体会书写者的绵长情感,是课本给不了的不一般的感受,这也有助于增强代入感,能产生更多想法。此外,发掘书信的过程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偶遇”。我们去麻城革命纪念馆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很有名的将军叫周希汉,他的书信是在里面以堆叠的形式保存的。”遇到如此有价值的书信资源本应喜悦,但是看到书信原件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痛心。书信就堆叠着放在展览柜里,只能看见扉页部分。“我们问了工作人员,这封书信没有电子版,他们也没有权限把柜子打开进行展览。问题是,那封书信的纸张上已经有霉点和虫眼了。”如果没能及时发掘这样正处于磨损之中的书信,那么它们很可能面临失传。袁田学姐补充道:“某种意义上,我们做这些工作属于抢救性的保护。”对于一些具有识别难度的书信,研究团队会请专业人士解读。总之,尽可能更多地吸收红色书信里的内容。 在课本里学到的东西永远不如亲身探索来得实在,大量沉没的红色资料被发掘出来,去感受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对其中包含的各种红色基因解读,比如家风,严政,党的初心使命,这些红色资源被系统整理,终于汇成了宝贵的果实——一本名为《初心——红色书信品读》的书。做这么多有用功,研究团队那份希望能让更多人看见红色书信魅力的初心,以及执笔写下感人肺腑的话语的中共党员的初心,都在有心人的找寻中显现出来,也将成为一份新的指引。

1CD1A


脚踏实地勿功利,打铁还需自身硬

他们团队中有一位成员的个性签名是这样“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这句原本描写少年意气、激情飞扬,知世故而不世故,但是用在这个团队上,也似乎毫无不妥。据他们讲述,在二零二零年他们刚开始选择这个主题时,并不是冲着比赛去的,甚至那时比赛还没开通红色专项赛道,选择它,只是因为湖北省内没人去做这方面的整理搜集,他们想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于是便去做了,还带着火一般的热情。很多人都感叹幸运女神对这群“意气”的青年格外眷顾,的确,他们一股脑的扎入“湖北省内红色书信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又恰好赶上红色时代潮流,比赛提前一年举办并且开放了红色专项赛道,一切都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般的,顺利的不可思议。然而,古话说得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红色书信的搜集整理工作其实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更别提后期还要对它们进行相关解读了。为了搜集和整理书信,他们需要和各个县市,乡镇的文物保管处进行沟通,来获取书信,甚至更多的是亲自到博物馆,档案馆一页页拍下书信内容;为了对书信内容进行逐字逐句解读,他们常常因为那些陌生的繁体字而去追着院里相关的老师询问了解,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对这些红色书信背景和时代价值进行解读,那就不得不去一点点查询资料,进行佐证。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他们逐步实现打铁自身硬,这才是他们最终获得胜利的关键之处。当讲起这段故事时,他们说,“做人做事,一定要脚踏实地,最忌功利性太强,眼高手低”。路是否是对的,走过才能知道。青年们,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旦确定了方向,就不要畏手畏脚,大胆付出,大胆实践,将剩下的一切交给未来吧。

奋击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

当这个团队一步步从默默无闻到如今走到台前,变得一举一动都备受人们的关注,他们并没有选择停下。他们开始和其他相关主题的小组乃至多个院校,甚至是和政府等达成合作,以如今的共同编写、发表一本书为基础,到进行红色主题宣讲、红色书信共赏等。“我是围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的这句话与他们的理念不谋而合。他们说,“参加挑战杯并获得特等奖是意料之外,但它也变成了一个机会”。获得“挑战杯”特等奖,于他们而言,它更像一个跳板,一个他们走向远方的跳板。他们正像总书记说的那样“青年当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勇抓机遇,善抓机遇,以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勇于向未来发出挑战。这也是这个团队想告诉我们的。他们是在二零二零年开始的项目,项目的第二年便碰上了疫情,因此格外懂得如今的开放带来的机会有多么难得,因此对如今的机会的到来也更加珍视。他们也倡导青年们要坚持,在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因为那可能就是机遇,一不小心便要错过。他们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态,穿过重重阻隔,在如今更大的舞台上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的“挑战杯”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众多优秀长大学子的故事仍然继续。拿到特等奖不是终点,更不是目的,相反,它是另一段历程的开端。袁田学姐表示以后会与多个学院和组织,甚至是与外校合作合作,让红色书信以比如戏曲改编,线上解读等多种方式飞入更多人的心中。在未来,红色书信研究工作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