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敲开艺术学院G107的大门时,尤优老师已早早地等候在那里了。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门,入其室,百合清香撞满怀。一般来说,提到教育,我们自热而然地会想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但我认为于尤老师而言,执教如同闯荡江湖,小小天地之间自有其方圆法则。
我总是在探究每一份优秀背后的原因,被评为“温暖长大2017年度人物”的尤老师又因何而优秀呢?
采访是在周日,届时由尤老师指导的笛箫协会“古城笛韵”演出才过去一天。借着这个契机,我们听老师讲述了她与笛箫协会的不解之缘。
尤老师一直有这样一个观念:要多关注非专业组织,音乐最终是扎根于地底的。可这条路从来只有她一个人,这实在是太难了。当她最初接触到笛箫协会的学生时,就被他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与渴望打动了。从最开始的两三个人,到现在的几百人,老师说这个协会实在太不容易了!而令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当三峡大学的同学在看完笛箫协会的演出后,满怀惊叹地问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好?”
怎么可能不好呢?当你排除万难只为做好一件事时,当你心心念念不得回响地要做好一件事时,这件事早就成为了你的信仰。
在同非专业学生讲述音乐技巧时有很大的阻碍,很多专业术语例如“鲜明”、“饱和度”等就无法被他们理解,这时老师就会变换说法为“亮一点”、“响一点”。
“非专业学生对于专业老师是充满敬畏的,”尤老师说,“一开始我指导他们时,他们到了却不敢进来,一群人呆呆地等在外面,没有一个敢敲门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怕。这有什么好怕的?我说我又不是妖魔鬼怪。其实我知道,他们是害怕被否定,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热爱音乐了。”所以在自己的专业学生面前严肃而认真的尤老师,在面对笛箫协会的学生时完全变了样。她不再是一个专业知识颇丰的老师,而是一个大姐姐。她们会一起玩耍,会拿几届总会长当乐谱架,会一起拍奇奇怪怪的表情包,笛箫协会的同学们会亲切地称呼老师为“帮主”。
尤老师是热爱笛箫协会的,它也成功地成为了尤老师的一大骄傲。这里走出了笛箫非专业组的省金奖,走出了成功跨考笛箫专业的研究生,而笛箫协会的每一次演出都博得了满堂喝彩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正如同江湖传承,走出师门潜心修习,拜别师恩自树桃李。对于尤老师来说,她大学时的恩师荣政老师教会她的不止专业,还有江湖。
回忆起荣政老师时,尤老师眼里满是掩不住的笑意。她说荣政老师教学真的很严厉,经常会把她骂哭。可真正等到老师哭得不成样子时,荣政老师又会从怀里掏出一包纸,恨铁不成钢地说:“每次哭都不带纸!”他细心、温柔、体贴,是一个“大白”般的存在。
初入武汉音乐学院的尤老师在看见优秀的师兄师姐时常常会感到自卑。有一次她和一位弹扬琴的学姐合奏时,发现有人在一旁窃窃私语,于是老师赶忙落荒而逃。这时荣政老师把她叫到一旁,给了她两个字,说:“回去,看一眼。”尤优老师摊开掌心,赫然入目的是“自信”二字。
江湖需要磨砺,磨剑尚需十年,何况育人。现在已为人师的尤老师时常会想起荣政老师的谆谆教诲。她承师恩,负责而细致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她严格而认真,在面对这些稚嫩的脸庞时她真正体会到了当初荣政老师的心情——这些学生的将来取决于现在,不可不严。但课下尤老师又会是他们的好朋友,问候生活,听学生倾诉心事。这四年走来,亦师亦友,但很快送走一批人,又要迎来崭新的面孔。有如江湖门派,代代相承,不变的只有育人的信念。
身在现实,但尤老师的心中始终有一方天地留给江湖。金庸前辈去世,尤老师的朋友圈被刷屏。对于他们来说,金庸是一代人的记忆的怀念,他们心中都向往那样一个江湖。他们都说江湖不见了,可尤老师说,江湖还在,人就是江湖。无论是横笛而奏的“明月天涯”还是促膝而谈的交心之辞,尤老师都在尽心经营着自己的江湖。她的道义她的理想,终将在这片江湖之中传递下去!
一身侠骨执教,满腔柔情育人——她便是尤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