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三下乡”:长大青年三下乡:“面对面”普法,“心对心”交流

作者: 时间:2023-07-14 点击量:

(通讯员 田晋宇)激活“法治细胞”,赋能乡村振兴。长江大学法学院“律社长江”普法实践队于7月6日至12日在湖北省江陵县马家寨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普法实践活动,通过入户调查、普法课堂、文艺汇演、法律诊所等活动,与村民们“面对面”普法,“心对心”交流。据统计,本次活动志愿者们人均徒步63公里,访谈村民148户,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普法手册482本,收集问卷159份解答村民咨询50余人次

入户调查知民情,普法宣传入基层

为了让法律知识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中,志愿者们奔走于致胜村、高渊村、龙桥村等村子,发放普法手册,讲解法律知识,开展入户调查,服务群众需求。“政府把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老百姓收入都变多了”“我这老家伙浑身是病,感谢国家的政策才没花几个钱。”“原来垃圾都是自己用火烧干净,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垃圾桶了。”村民们纷纷表示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基层治安和居住环境显著提高。针对村民们反映的老人防诈骗意识较弱、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等问题,志愿团队进行了针对性问题疏导,讲解一些法律小常识增强百姓的防诈意识,同时为具体的问题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渠道。

图为长江大学法学院“律社长江”普法实践队志愿者在村民家中开展调研

为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志愿者们在万兴村开展普法课堂和文艺汇演活动。在普法课堂上,志愿者们以案说法,讲解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开展基层普法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与能力。在文艺汇演活动中,志愿者们演绎小品《天网恢恢》、模拟法庭等一系列节目,以艺术的形式将普法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基层群众正确认识电信诈骗,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增强了普法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村民们在有奖竞答环节踊跃参与、积极抢答,在基层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法律知识学习氛围。

图为长江大学法学院“律社长江”普法实践队志愿者在万兴村表演模拟法庭

法律诊所解民忧,答疑解惑暖民心

“别人欠钱不还,但是我不懂法,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娘,您别急,我们用法律来为您解答。”在公益法律诊所的现场,人来人往,村民们从借贷纠纷、宅基地纠纷、劳动纠纷等方面提出疑问,指导老师程爱军坐在村民对面,安抚村民的情绪,耐心梳理事情脉络,从相关法律规定再到结合真实案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村民们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志愿者们也在一旁分工协作,发放普法手册,记录和解答村民的疑问。针对赵阿姨的小额借贷纠纷,学生志愿者在了解具体经过后,建议阿姨保存好微信聊天记录和通话录音等证据,找好当时在场的证人,准备相关材料向当地县法院起诉,并用纸张写下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图为长江大学法学院“律社长江”普法实践队志愿者协助程爱军老师为村民答疑解惑

赵阿姨在咨询结束后激动地说道:“我是个文盲,农村就需要像你们一样的大学生多来走走,非常感谢长江大学法学院的老师和志愿者们。”

慰问访谈老党员,忆苦思甜赴未来

“党风端正大地逢春绿,国法严明江山映日红。”老党员赵荣吉门前张贴的对联引人深思。志愿者们有幸访谈了拥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赵荣吉。赵老从十六岁起,就在龙桥村一队做大队长,在基层工作直至现在从未停止。访谈过程中,赵老对于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拍手称赞。他认为大学生下乡实践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勤奋踏实和吃苦精神,是在新时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期望的实践之行,大学生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能够受教育、增才干、提能力、做贡献。赵老还结合自身经历,寄语青年学生要勤学、肯学、好学,坚持文化自信、人才自信,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勇往直前。赵老的殷殷嘱托为志愿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图为老党员赵荣吉爷爷为长江大学法学院“律社长江”普法实践队志愿者讲述个人经历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深感获益匪浅,通过实践磨练了品格、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真正了解了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到了学习法律的价值所在,并表示自己将更加扎扎实实地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今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图为长江大学2023年暑期“三下乡”法学院社会实践队合照

本次“三下乡”普法实践活动旨在全面宣传法律知识,了解农村法治需求及普法现状,畅通普法“最后一公里”,增强村民法治观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助力法治中国建设。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村民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