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暑期“三下乡”:长江大学计科学子三下乡:山区编程旅,筑梦未来行

作者: 时间:2023-07-11 点击量:

(通讯员 蒋代运 张茜)暑期编程支教,点亮山区儿童科创梦。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发展,2023年7月6日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筑梦”实践队来到了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花坪民族小学,开展为期12天的编程支教活动。

经过三个多小时旅程,“筑梦”实践队终于抵达了花坪民族小学,对于很多队员来说这也是第一次体验大山生活。潘飞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支教队员,并向大家介绍道:“我们学校的条件大家也都看到了,基础设施没有特别完善,但近年来也在逐步改善。今年新建了机房,大家可以在新机房上课。报名参加编程课程的学生共49人,是从3到5年级选拔出来的,有部分同学之前也上过你们的线上编程课程……”根据校长的介绍,队员们对学生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学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平时缺乏课外指导,特别是对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了解十分有限。学校近年来也面临着计算机专业教师师资力量单薄的问题,学生无法进行系统性学习,许多硬件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

图为实践队在集体备课

如何高效地开展教学?这是摆在支教队员面前的首要问题。根据实际校情和学情,支教队员到达当晚就迅速组织了一场集体备课,开启头脑风暴。“我认为可以从简单的游戏制作着手……”“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很快,支教队员就制定出教学计划,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将编程夏令营分为基础班和进阶班两个班级分开授课。基础班教学主要是针对零基础学生,从最基础的电脑硬件使用和程序介绍开始,而进阶班则教学生进行更为复杂的编程项目操作。至此,每晚的集体备课成为了常态,讨论、反思、总结、提高,支教队不断摸索创新授课方式。

图为实践队在上课

图为实践队在指导学生

“老师,我想做一个会在天空中飞的猫。”“老师,我想做植物大战僵尸。”“老师,老师我要做……”趣味的编程课很快在孩子们天马星空的想象中拉开序幕。编程课程主要是通过图形化编程软件开展教学,生动有趣的动画导入,妙趣横生的提问互动、精彩纷呈的任务设计……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活跃。通过老师们细心讲解和耐心指导,小学生都出色地完成了课堂任务,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编程软件做出相应的程序。“老师,你看我的飞机没有问题,可以正常发射子弹了。”看着自己设计的程序按照设想运行起来,孩子们心中充满成就感,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编程的快乐,还完成了从使用者到创造者的转变,在“做中学”、“学中悟”,在探究学习中实现创新。

图为实践队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经过几天的教学后,学生对学的知识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他们不再满足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每个人都有许多新奇的想法等待实现。并且,随着最初的好奇心降低之后,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开小差的情况。如何严格课堂纪律、进行规范管理、丰富授课内容?这些都对实践队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拉进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实践队员组织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做游戏、舞狮等,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本次“筑梦”实践队的队员有一部分之前没有上课的经历,在支教之前内心既期望又十分忐忑。当来到小学后,学生们好学的热情让支教队员备受鼓舞。虽然是暑期时间,但孩子们积极报名参加编程课程,甚至很多学生比规定上课时间早到1个小时,中午也不回家休息,只为了能学习更多编程知识。“看到学生纯真的求知眼神,我就知道这一次的支教之旅值得。也许我不能教会他们很多技能,但如果可以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种子,让孩子们知道未来可以有无限可能,那就足够了。”支教队员付金恒感慨到。

图为实践队在花坪民族小学集体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