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舒)“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般的太阳,炙热地烤着大地,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油”小分队出发了,我们一行九人来到了风城油田作业区。
风城SAGD一号采油站高工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且为我们讲解了现在风城油田的一些情况,还讲述了一些独属于风城油田的故事。
图为高工讲解风城油田作业区的情况
2015年,风城SAGD一号采油站实行定人定井管理法,使油井管理更加精细、更专业。FHW105井成为安全员王亮亮和班组员工亚力昆江共同打造的“亲人井”,油井“生病”时,频繁奔波井场的亚力昆江总能最先发现端倪,第一时间与王亮亮沟通,身为安全员的王亮亮最善于分析、协调,俩人的默契配合,大大缩短了问题处理时间,让原先日产40吨的FHW105P井踏上了日产50吨的阶梯。如今,这口井不仅产量极大,还见证了王亮亮和亚力昆江如亲人般的关系。
图为党员百吨井
在风城油田作业区不仅有亲人情,还有师徒情,帮扶情,兴趣情等等。在这,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团结,友爱,一家亲。
我羡慕这样团结、友爱的集体,能够让各色各异的人拧成一股绳,相处得像朋友,家人一样在当今这个社会是极其不易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小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抱负……
其实我们的班集体也应该向风城油田作业区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石油工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他们互帮互助,如何将同事关系上升到了亲人等等。一滴水飘不起纸片,大海上才能航行轮船和军舰;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才能挡狂风……这就是团队精神重要性和力量性,也是团队精神重要之所在。
我向往来到风城油田作业区,向往这个美好的团结的大集体。如今的我是一名准石油工人,四年后或许也是头戴铝盔走天涯中的一员,我不认为将自己扔进沙漠是无理取闹,相反的,如果能来到这样团结友爱的大集体,内心充满了幸福感与自豪感!
曾总在梦中出现这样的画面:大漠沙海滚滚,落日余晖洒在一排排整齐的磕头机上,我就远远的张望着。梦醒时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失落。终于,今天的我来到了风城油田,一路上的磕头机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当我站在那巨大的磕头机下面时,耳边刮过呼呼的风声和匡匡的巨响。我没有一点点的害怕,反而是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这一刻,我开始渴望那一身红色的戎装和戈壁碱滩上的丛丛红柳与沙枣花。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像FHW105井这样的井不会只有一个,几个,而是大量的存在,它们不仅采油多,还见证我们石油工人的友情,爱情,亲情……而我,也会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守护井口,关爱集体,团结互助。
图为风城油田作业区的团结林
每一个石油人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感和使命感,当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石油人团结到一起,为国家多产油、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感会更加强烈。
到过茫茫戈壁,你才知道他们的魅力;到过油厂井场,你才知道他们会发光;走进他们,你才知道有这样一种精神——艰苦朴素,砥砺奋进,团结友爱!这就是石油人!这就是石油精神!我们来到这里,立志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传承其艰苦奋斗的石油精神,奋发图强,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