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广涛 叶慧子)7月10日至7月19日,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常青队在指导老师严丽萍的带领下赴武汉市蔡甸区华林村、姚家林村,展开了为期10天的环保志愿服务。
“常青队”是一个围绕环保展开活动的组织,共有50余名志愿者,他们都以学习长江工程为主线,抱着深入两个村庄,结合宣传与实践的目的,立志为乡村的绿色发展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姚家林村和华林村庄临近后官湖,土壤多为填埋形成,有巨大的污染风险和考察空间。借着这个时机,7月10日上午8点,“乡村之遥,文明之远”三下乡活动正式启动。长江大学资环学院团委书记严丽萍表达了对小队成员的厚望:“绿色乡村的建设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希望‘常青队’的同学们通过这次实践,响应党的号召,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正确生态观,绿色发展、绿色生活。”
常青生态志愿者抵达华林村。志愿者 曹广涛 摄
环保宣传,锦上添花
活动启动后,环保宣传首先开展起来。自7月10日开始“常青队”在姚家林和华林村两个村庄内进行了绿色环保的线下宣传。志愿者们在村庄内摆点、张贴环保横幅及海报,挨家挨户为村民派发环保宣传单,向村民讲解环保小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等基础环保内容。在宣传普及过程中,身穿绿衣的志愿者身边总是围绕着村内对环保感兴趣却苦于没有了解渠道的儿童们,这些孩子在“常青队”进行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成为了村子里垃圾回收分类的主力军。同时,“常青队”在宣传普及的基础上开展了有关当地生态环境的调研,两个村庄的村民们都积极配合。志愿者在活动后期哈哈再次加大了同样模式的线下宣传力度,引导两个村庄原住民在家庭和村庄内实施合理的环保措施。
志愿者向村民分发环保宣传单并讲解环保小知识。志愿者 曹广涛 摄
测量采样,严谨实践
“常青队”志愿者们在环保宣传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期间分批次完成了从测量到得出结论一系列步骤。首先志愿者根据村委会内两个村庄边界图和亲自定点测量的结果,界定了华林村庄边界区域并绘出村子的网格边界图,划分了区域用地,确定了采样点。志愿者们结合对当地村民的访问内容,记录了农田施肥情况、日常饮用水来源及周围环境概况。与此同时,志愿者还分批采集了村庄内菜园附近排水沟等灌溉水样。最终,利用离子色谱仪器对水源中各项指标进行专业检测,撰写水质土质分析报告。7月18日上午11点,最后一批土样运送到长江大学相关实验室,志愿者邀请长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研究生协助团队进行水质土样最终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志愿者测量区域水质良好,土壤肥力欠佳。在随后后续活动中,志愿者将针对实验结果对两村村民进行后续建议和宣传。而“常青队”暑期三下乡活动也就暂时告一段落。
志愿者在农田水渠采集水样。志愿者 曹广涛 摄
开展讲座,传播能量
实践宣传之余,“常青队”邀请了后官湖附近小学的学生代表参与此次三下乡的活动,常青队志愿者向这些小学生代表开展了以“爱水护水节水”为主题的公益讲座,志愿者代表叶慧子声情并茂地为他们讲解了水污染现状和危害,在放出2018年长江口垃圾倾倒例案的照片时,小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污染总是触目惊心,作为祖国的花朵,一定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乱扔垃圾做起,好好爱护我们的环境。紧随讲座之后,志愿者们引领同学们参观测样专业实验室,并了解相关仪器设备。参观期间,他们总是问题不断,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也都耐心解答。
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信息实验室。志愿者 曹广涛 摄
在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常青队”充当着践行绿色乡村活动的主力军,我们深入乡村,丰富了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村民群众建立了对绿色发展的新认识,我相信这次活动增强了志愿者团队和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一代环保路上青年是主角。希望在“常青队”等新一代青年志愿者的努力之下,每一名青年都可以共同携手,践行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