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广涛 叶慧子 夏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深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7月10日-7月19日,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常青队”前往武汉市蔡甸区华林村和姚家林村开展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活动伊始,队员们抵达华林村,稍作整顿,便“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村委会门口搭建用于环保宣传的帐篷,张贴好横幅,向村民们发放环保宣传单,与村民交流环保经验,并借此了解村民的环保意识。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队员得知,虽然村民们普遍赞成环保生活,但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接着队员们向村民讲解环保小知识,随机到村民家中交流,一对一为村民们分享“环保生活小妙招”,废物利用、废物巧用,深受村民的喜爱。
图为团队志愿者向华林村村民派发自制环保宣传单,并讲解环保小知识
在活动的两天里,队员们先后到华林村生活污水站、农田灌溉水渠、村口水渠、农田池塘和不同位置采集水样和土壤样本,为后续水质检测和土壤检测做准备。
图为常青队队员深入农田,在农田灌溉水渠采集水体样本
接着队员们在活动的第四天里,巡行华林村附近的湖泊——后官湖,沿途捡拾垃圾,以这样的方式向村民宣传环保,村民们纷纷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更有意者也加入了捡拾垃圾的“阵营”中。一位村民感叹:“这些大学生真让我感动!他们的行动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环境卫生,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环保绝不是一件难事,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爱护身边环境的队伍中,我们的村子就会变得更好!”
图为常青队队员带领小学生参观学校实验室,并由老师为小学生介绍各种仪器
图为常青队队员在巡行后官湖结束后在后官湖绿道合影留念
在长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研究生团队的带领下,队员们利用离子色谱仪器对水源中各项指标进行专业检测做水质检测实验。在随后一天里,研究生团队又进行了土壤检测示范,指导队员们完成了整个检测过程。一位实践队队员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获得一些样本,我们很多人每天5点半就起床外出了。尽管大家来到华林村已经好几天了,但还是常常迷路,很多同学甚至因为天热中暑了,好在热心的村民们非常关心我们,会给我们送上他们亲手熬煮的绿豆汤,我们特别感动。”
在对华林村的水源和土壤检测结果正式完成后,队员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华林村和那里淳朴热情的村民们,来到了姚家林村。同之前在华林村的流程一样,队员们从“环保知识科普”开始社会实践。不同的是,针对在华林村的实践情况,队员们决定采用互动性强的方式来普及环保知识,如小品、快板等等,让村民们在轻松一刻的同时也能记住环保理念。精彩的表演结束后,队员们向百姓们派发环保宣传手册,果不其然,队员们被热情的乡亲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在村子里,怎么样垃圾分类会比较好呢?”“在村里,有害垃圾我们应该交给谁来处理呢?”队员们耐心地一个个解答村民们提出的问题。
在实践活动的第八日和第九日,队员们在姚家林村分别进行了水样采集和土壤样本采集,并对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分析,与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研究生团队的师兄师姐们讨论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大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
时光飞逝,本次活动步入了尾声。在活动的最后一天,常青队队员们邀请到了长江大学附近的数十名小学生代表,一起开展名为“爱水护水节水”的主题公益讲座,常青队志愿者代表叶慧子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队员们带领小学生参观了长江大学的测样专业实验室,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科学技术离生活并不遥远,环保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并借此机会鼓励小学生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刻苦学习,不辜负期望。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常青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履行中国当代大学生应尽的服务社会之义务。相信长江大学常青队的队员们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能够对中国乡村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心系乡村,助力环保,为新发展理念的实施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青春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