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金建/文 刘少文/摄)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油”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9人于8月6日10时许,来到了凤城油田SAGD1号采油站,开展以“探寻我国70年来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讲好属于我们凤城石油人的故事”为主题的实践探寻活动。
接待我们实践队员的是凤城油田SAGD1号采油站里的工程师高俊,在简单的布置之后我们便开始了此次实践活动。
坐上前往凤城油田稠油联合处理站的车子,沿途的景色让我乍目嗔舌。我们此次前往的凤城油田稠油联合处理站位于新疆乌尔禾区,也正是著名旅游景点——魔鬼城,这片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周边。坐在车子里望向窗外,我看到一片又一片排列整齐的磕头机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着,放眼望去与周围的峡谷搭配在一起确实是别样感受。
不出一会儿我们就到达目的地——凤城油田稠油联合处理站。
烈日炎炎,高工对照着施工现场给我们介绍了稠油联合处理站的发展历史以及稠油联合处理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凤城油田所在的区域为超稠油采油区,凤城油田采出来的原油在冬天可以像毛毯一样叠起来,在夏天可以拔丝苹果一样拔出丝来。
不是凤城选择了会战,而是会战选择了凤城。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为解决现场超稠油开采难、采收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凤城石油人潜心钻研7年之久研发出适合凤城油田超稠油开采的SAGD技术,使得原油最终采收率可达50%以上,代表着超稠油开发最高水平。想起刚刚高工给我们看的稠油样品,很难想象凤城石油人在这7年里到底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才能把这样的超稠原油从地底下采取出来。
除此以外,在稠油联合处理站现场,我们并未看到石油工人的身影。听完高俊师傅的介绍我们才了解到:现在的油田生产成功实现了互联网构建一体化生产,由以往人工操控转向无人巡检以及集中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实时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控室实现综合分析,实现油田智能化提前预警。现在,很少再会出现当时石油工人在炎炎烈日下抄表、做数值计算时的情况,石油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也正是由于凤城石油人这样的一种“吨级必争、斤油必争”的理念,才使得凤城作业区原油产量节节攀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淬炼出“热爱凤城、奉献凤城、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凤城精神。
听完高工的讲解我也不得不赞叹,风城油田的发展史宛如一部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奋斗史,石油人不怕苦、不怕累,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进自身所处困境。石油人克服一切技术难题,为祖国的工业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血液”。他们是石油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新一代石油人的榜样!
实践队员实地了解SAGD超稠油采油工艺技术
“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此刻,小时候吟唱的这首名为《我为祖国献石油》在我耳边不断的回转。直到今天当自己正真亲身去接触石油人工作环境,去了解这种石油人的精神时,才知晓石油人的伟大。
通过此次以“探寻我国70年来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讲好属于我们石油人的故事”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也深刻的明白了我们新一代石油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前行,学习石油人的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积极进取的精神,做好新时代的石油人!
实践队员在风城油田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