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廖仁涛/文 廖仁涛/摄)在入户走访的归途,我偶然看见远方人家的屋顶升起的一缕袅袅炊烟,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炊烟是一种美好的东西。那轻灵的烟儿随风摇曳,时而似舞女,婀娜多姿;时而似飞鸟,机灵活泼;时而似古木,苍劲有力……她从黑烟囱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变成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这变化莫测的炊烟缓缓地飘摇,飘进我小小的脑海里,甚至潜进我的梦里。
图为屋顶上的炊烟,袅袅的炊烟是郑家埫平淡生活的气息。
炊烟在城市几乎是见不到的,因为炊烟的诞生往往来源于柴薪的燃烧。依山傍水的农村是不缺柴薪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村民们会肆无忌惮地樵采。事实上,农村的人最懂得山林的重要性,他们只会捡拾落于地上的枯枝或是砍伐枯死的树木。郑家埫的人们喜欢用土灶烹饪一日三餐,认为土灶烹饪出来的食物是富有灵魂的,味道也会比煤气灶烹饪出来的食物要好。
图为用土灶炒土豆粉,土灶和大锅与郑家埫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
郑家埫村里没有农贸集市,平日里简单的食材采购在这里也变得无比困难。故此,这里的人们大都选择“自产自销”的生活模式。于凌晨五六点,村民们挎着菜篮子走上自家的地头,去采集一天所需的食材。“你们吃了没有啊,要不要在我家吃一点?就是没啥好的菜。”在我们入户走访期间,一位老爷爷这样问我们,“在我们农村,都是些粗茶淡饭,不要嫌弃。”我们婉言谢绝了老爷爷的好意。老爷爷的儿女都出门了,只有他的妻子相伴。餐桌上的菜很简单:一盘炒胡椒,一盘煎豆腐,还有一盘应季的玉米粒。据爷爷讲,这些菜便是他们的一日三餐。
图为爷爷餐桌上的菜。色泽亮丽,香味扑鼻。
郑家埫的人们是好客的,每逢家里来了客人,腊肉必不可少。郑家埫几乎家家都养猪,在村民们看来,膘肥体壮的猪儿不但是他们辛苦一年的最好馈赠,也是团圆夜餐桌上的最好菜品。除了吃鲜肉外,当地的村民还会留下部分的猪肉,这些猪肉经特殊的处理被制成腊肉,而制作好的腊肉都将会被悬挂在房梁上接受穿堂风的洗礼。日换星移,随着水分的流失,腊肉的肉质日渐紧实,成为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远方屋顶上的炊烟还在缓缓地飘着,郑家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还在铺叙。生活的美好往往细小,正如:粗茶淡饭,亦是人间清欢。